转自公众号:中国标协绿色低碳与ESG专委会
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kxNDYxODYyMw==&mid=2247488379&idx=1&sn=5db6aba1395ea801a71fe073471cfddf
2024年5月18日,中国标准化协会在“2024城市品牌论坛”上,首次发布《企业环境、社会、治理(ESG)信息披露指南》标准(T/CAS 868)。该标准为不同行业规范ESG信息披露要求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,使企业更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、吸引绿色金融投资、树立品牌形象,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,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。
《指南》在详细梳理了与环境、社会、治理三个维度实质性议题相关的重要标准基础上,重点阐述了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分析、领导作用、ESG策划、支持ESG管理体系建设的要素、ESG管理体系的运行、ESG绩效评价,以及管理体系的改进等10大章节内容。在企业ESG管理体系建设的运行环节,《指南》针对环境、社会、治理三个维度的实质性议题分别给出运行控制要求。
例如:
在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分析方面:指导企业如何了解和评估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,明确管理体系中包含环境、社会、治理维度,每个维度又分别关注若干个实质性议题;识别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;确定ESG管理体系的定义和范围。
ESG领导作用:明确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设定企业的使命、愿景和价值观,强调最高管理者在ESG管理体系中的领导作用和承诺,从而确保ESG纳入企业战略中。
ESG策划:明确策划对于确定和采取所需的措施以确保ESG管理体系能取得预期结果是至关重要的。持续的策划将帮助企业识别资源并将其有效分配在生态环境保护、履行社会责任和开展企业治理的最重要领域中。策划主要包括应对风险和机遇的策划、实质性议题的策划、合规义务的策划、采取何种有效措施的策划、确定ESG目标及其实现方案等。
支持ESG管理体系建设的要素:重点强调企业应确定建立、实施、保持和改进ESG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,包括基础设施、信息系统、外部资源,人员及其能力,与ESG管理体系和ESG绩效有关的意识培养与提升,内外部信息交流等方面。
ESG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控制:明确企业可依据《企业环境、社会、治理(ESG)信息披露指南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,在环境、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上针对相关实质性议题,对标《指南》中梳理的相关重要标准,建立企业ESG管理体系的运行控制程序,这是《指南》的重点内容。此外,《指南》中还提出企业应针对上述三个维度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和紧急情况等,建立、实施、保持并持续改进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等。
在环境维度,《指南》提出企业应就资源消耗、污染产生与排放、应对气候变化管理、生态环境保护、绿色发展等实质性议题建立运行控制程序,强调企业在节能减排、资源循环利用、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应遵循的标准、需量化的指标及采取的减排措施,以及实施效果等,更有利于指导企业绿色低碳转型。以能源消耗与节约和碳排放管理为例,《指南》梳理了众多相关国行标,并给出了企业在能源计量、节能监测诊断、能源审计和管控以及排放核算与报告、项目减排、碳足迹评价等方面应依据的标准。在“资源消耗”议题中的“水资源消耗与节约”等指标要求方面,《指南》提出了企业要关注常规水资源和非常规水资源消耗、水资源重复利用等指标要求时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:
一是依据用水定额、工业用水定额、取水定额、用水统计、服务业用水定额等方面的国家或行业标准,编制用水定额、统计并核算生产单位产品(服务)所提取的常规水资源量和非常规水资源量,以及总取水量的变化率等;可将企业单位产品(服务)取水量相关标准或行业规定的单位产品(服务)取水量和用水量的先进值作为企业提升的目标,实施相关国家鼓励的先进节水技术。二是依据节水型企业评价、企业用水管理、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、水平衡测试等方面标准,制定企业水资源管理政策、流程、目标及管理措施,建立水资源监测和数据统计系统;配备水计量器具,开展水平衡测试等。三是依据企业用水审计、项目节水量计算等方面标准,开展用水审计,以及对节水项目的节水量进行核算;企业的水重复利用率应达到行业确定的水重复利用率的平均值,并可将先进值作为其目标。
在社会维度,《指南》提出企业应就员工权益、消费者权益、供应链商与供应链管理、社会责任及贡献等实质性议题建立运行控制程序。如在“供应链商与供应链管理”议题中的“供应链管理”等指标要求方面,《指南》给出了企业要满足绿色供应链建设,供应链安全管理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、风险管理、韧性管理和可追溯性管理等指标要求。企业可依据:
一是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实施、ICT供应链安全风险管理等方面标准,建立并实施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,以确保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。二是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、评价、实施指南等方面标准,落实供应链管理与评价。三是供应链风险管理指南等相关标准的要求,执行供应链风险管理,制定风险管理目标及具体计划,识别企业上下游风险、内外部风险等,建立风险应对机制、措施,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。四是供应链韧性的开发及使用等标准,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及措施,应对外部冲击与变化,保证供应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,避免发生供应链中断等风险问题。五是消费品追溯体系、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等相关标准的要求,建立供应链可追溯管理系统,有效监控和追踪供应链中的产品或原材料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。六是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方面标准要求,建立并运行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平台。
在治理维度,《指南》提出企业应就治理战略及结构、治理机制、创新发展、投资者关系管理与股东权益等实质性议题建立运行控制程序。在“治理战略及结构”中的“治理战略及绩效表现”等指标要求方面,《指南》给出了企业要满足战略制定、ESG能力建设、治理绩效评价等指标要求。企业一是依据卓越绩效评价、ISO组织治理指南等标准,开展企业治理工作,制定ESG策略,包括应对气候变化、生态环境保护、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、支持美丽中国建设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、乡村振兴、社会公益等方面的策略、方针、工作机制、短中长期目标,并定期对策略、目标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。二是需要设置ESG专门工作机构,明确人员构成和职责权限、工作任务及目标等;组织专业培训和考核;设定ESG战略和目标,建立完善的ESG绩效监控机制,定期评估ESG目标达成情况并及时调整策略。三是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及实施等相关标准要求,设定明确的治理绩效改进目标和计划,定期评估治理绩效等,持续推进企业绩效管理和治理绩效评价工作,提升治理水平。
ESG绩效评价:重点阐述了企业如何采用系统性方法定期监视、测量、分析和评价其ESG绩效。此外,企业还应开展合规义务履行评价;评审其ESG管理体系适宜性、充分性和有效性。
②确定利益相关方需求和期望:根据实际情况,识别并确定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。
③确定合规义务:识别并确定与企业活动相关的法律、法规、政策、强制性标准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等;定期评价企业合规义务履行情况,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。
④确定ESG管理体系范围:主要指企业建立ESG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。
⑤确定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承诺、责任和领导作用,对于成功实施ESG管理体系并实现预期结果至关重要。最高管理者应设定发展方向,提供必要的资源,确保ESG管理体系与企业战略和业务目标保持一致。
⑥制定ESG战略规划及方针:将企业在ESG方面的使命和愿景纳入企业的中、长期发展战略中,ESG管理中体现出企业的战略方向。
⑦确定企业岗位、职责与权限:企业ESG管理体系的建立、实施和保持,以及ESG绩效的持续改进取决于企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分配。
⑧应对风险和机遇: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,识别ESG风险和机遇,并有效应对。
⑨建立ESG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案。
⑩选定企业ESG绩效参数(指标):作为衡量企业实现ESG目标的进展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指标,企业应选定客观的、可验证的、可重复结果的ESG绩效参数,且要能体现成本效益且技术上是可行的。
?企业应提供必要的ESG管理体系资源和资金支持,开展必要的培训或活动等,提升员工的ESG意识。
?企业应建立ESG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程序并使其有效运行,确保环境、社会和治理实质性议题得到有效管理。
?定期监视、评估ESG绩效,分析结果,识别改进机会,确保ESG管理体系的有效性。
?利用应急准备和响应机制,及时处理紧急情况。
●本文仅供参考,读者据本文所做出的决定或行为,是其基于实际情况及独立判断做出,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。如侵权请联系我方及时删除。
● 本文部分数据、图表或其他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其他公开资料。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译者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会员有怎样的权益?
委员单位15项
常务委员单位25项
副主任单位35项
如何申请入会?
1.填写申请
2.专委会审核
3.发布通知
4.缴纳会费
5.颁发证书
联系我们
如果您对加入专委会有任何疑问,或需要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,请随时与我们联系。
点击此处 更多了解
“ 绿色低碳与ESG专业委员会 ”